【記者蘇詩鋒/台中報導】台中市議會定期會,交通局針對公車營運進行專案報告,市議員張芬郁表示,市庫每年編列逾20億補貼公車營運,但班次、搭乘人次、駕駛人力年年遞減,而每年須舉辦的公車評鑑只完成112年第一期,要求盧市長和交通局長密切關注,才能了解市民需求和提升公車服務效率。
市議員張芬郁表示,盧市長上任以來,調整三次的公車運價和合理的營運成本,價票的差額,則由市府吸收,108年補貼公車業者虧損4.42億,113年增加為8.58億,增加快一倍。 但執行6年的結果,公車班次從108年343萬班次,到113年272萬次,減少71萬班次;搭乘人次從108年1.3億人次,到113年8300萬人次,減少4700萬人次,台中公車免費卻無人青睞,令人傷心。
張芬郁指出,交通局對外宣稱,補貼業者虧損的同時,也要求業者替駕駛加薪,2023年一次4千,今年再一次4千,總共8千元,但駕駛反應,少數業者阿莎力直接加4千,但多數以績效獎金給付,壞了市長和局長的美意,交通局應該要掌握,而駕駛人力,110年是1615人,至今年7月1232人,所謂加薪看不到實際成果。
張芬郁也指出,交通局透過公車評鑑成績,做為調整補貼的依據,補貼營運虧損是紅蘿蔔,公車評鑑就是棒子,但交通自廢武器,公車評鑑僅進行到112年第一期就無下文,造成交通局和業者無法針對缺失做立即改善,對於補貼款也無法儘速計算。 張芬郁表示,公車營運關係台中市的交通發展和安全,市府每年編列超過20億預算挹注公車營運發展,得到班次、搭乘人次、駕駛人力年年遞減,要求盧市長正視公車發展政策到底那裡出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