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地方 污水人孔蓋遇雨噴發變凶器 議員吳佩芸:市府應全面更換「耐揚壓」人孔蓋

污水人孔蓋遇雨噴發變凶器 議員吳佩芸:市府應全面更換「耐揚壓」人孔蓋

by 中部 編輯

【記者蘇詩鋒/台中報導】臺中市議員吳佩芸今(2)日指出,臺中市政府在本次會期專案報告中,忽略了因強降雨引發污水下水道人孔蓋噴發的問題。此情況已多次發生,不僅影響交通安全,也造成當地居民生活環境惡化。吳佩芸呼籲市府應比照臺北市經驗,全面盤點並更換「耐揚壓」人孔蓋,提出具體改善作為。

吳佩芸表示,當他檢視本次會期專案報告時,看到市府對於區域排水、側溝、雨水下水道、重劃區滯洪池皆有規劃與說明,但卻完全未提及因強降雨造成的污水下水道問題,實為嚴重被忽略的一環。 吳佩芸指出,今年七月強降雨時,南屯區文心南七路一處污水下水道人孔蓋因水壓被衝高,導致行車安全受到嚴重衝擊。當地豐樂里里長蔡奇洲每當遇到這種情況,第一時間都必須趕到現場,積極協助解決問題。

吳佩芸強調,該處同一個人孔蓋並非首次出現問題,在今年九月深夜強降雨時又再度發生,幾乎每次強降雨就會重演。不僅影響市民交通安全,惡臭擴散也造成鄰近社區居民飽受「黃金」污水荼毒。 吳佩芸對此質疑市府,為何污水下水道人孔蓋會因地下管線灌滿雨水後反覆噴發,卻遲遲無法改善?

水利局局長范世億回應,因污水下水道原則只排污水,照理說這樣的情形不該發生,但以前老舊房屋在陽台或屋頂的雨水管線,會與家中廁所的污水管線以相同路徑外排,因此以前接管時並沒有請家戶進行改管,將雨水管線與污水管線分流。導致遇大雨時,常會有雨污水混流情形發生,進而造成污水下水道人孔蓋噴發案例。

banner

范世億進一步表示,目前改進方式為在上游或重要節點進行分流,使水壓降低,並配合主動巡查,將類似案例列為優先改善目標。

吳佩芸提出,這種狀況並非僅限南屯,事實上在臺中許多地方也都有發生。而當他進一步調閱資料發現,臺北市早在2022年就曾發生多起污水下水道人孔蓋噴發案例。由於早期建物雨水與污水混流,市區遇到短延時強降雨時,污水管渠水量暴增,下游形成滿管狀態,導致上游無法排放,進而在地勢低窪或水理較差的管段引發人孔蓋「氣衝」與「冒水」。

吳佩芸進一步指出,當時臺北市工務局針對主次幹管及分管系統接入次幹管位置、低窪地區、水理條件不佳或曾發生類似情形地點,更換成防止氣衝的「耐揚壓」人孔蓋,截至2022年當年即累計完成近五千座人孔蓋更換,同時也在分支管網裝設移動式水位計進行監測。

吳佩芸要求水利局說明,目前是否針對此問題臺中市是否已經有改善措施?而除了南屯區文心南七路之外,水利局是否已盤點全市各區符合類似條件的污水人孔蓋需要更換,已更換數量又是多少?

范世億回應,目前臺中市亦有陸續更換耐揚壓人孔蓋,確切數據會再行以書面回覆。 吳佩芸呼籲,市府必須正面回應市民疑慮,提出明確改善計畫,才能避免污水人孔蓋在強降雨時屢屢噴發,持續危害交通安全與居民生活品質。

相關新聞

青傳媒新聞報有限公司

我們的新聞平台致力於提供即時、準確的新聞報導,涵蓋政治、經濟、兩岸等各個領域。通過深入的分析和專業的報導,幫助讀者全面理解時事,掌握最新脈動。

即時新聞

熱門新聞

青傳媒新聞報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.